木邦县弄曼区避战群众已超千人 区政府再度调拨物资实施援助

      【果敢通讯社】7月30日讯:受昔卜、胶脉一带局势影响,木邦县弄曼区避战群众数量持续攀升。截至7月29日统计,该区收容安置的避战群众已增至1103人,其中捷燕乡372户983人,象海乡28户120人。


      为保障避战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弄曼区政府于7月28日至29日再次调拨物资开展专项援助。在区长杨文华的带领下,区政府工作组向避战群众发放:大米129袋、蚊帐416顶、食用盐9袋零5包、食用油3桶。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象海乡避战群众中穆斯林占多数。工作组尊重其习俗,对该部分民众的援助物资中未包含食用油(猪油),仅发放了大米14袋、蚊帐56顶、食用盐1袋零5小包。

      据悉,本次发放的所有物资,均系此前同盟军后勤部援助并暂存于木邦县政府的储备。物资运抵弄曼区后,由避战群众安置工作组统一调配,精准发放至每一户,有效缓解了民众的燃眉之急。


     弄曼区区长杨文华表示,安置工作组将持续密切关注避战民众的生活状况,加大物资保障力度,全力以赴做好安置和安抚工作。

评论

  1. 有则故事是这样子的…



    时间是2015年的4月下旬。
    尼泊儿国(音译名),发生规模7级的大地震。
    当时各族人民流离失所,饥孚遍野。

    国际救援组织,在当地发放物资。
    然而事前统计每户儿童和妇女的人数、灾民总人数。

    然后依户别发放「物资劵」。
    此举旨在核实,避免重复领取,或有人没有领到赈灾物资。


    当时的国际救援组织,在当地推行「以工代赈」。

    即提供工作岗位或机会。

    比如雇用灾民:

    1)搭建三年用的简易屋和教室。

    (因为总要有地方居住和让儿童上学)

    2)清扫当地街道、清运垃圾和垃圾分类、。

    (因为若居住的环境卫生条件差,可能疫病流行,众人因疫病流行,可能有染疫的风险。如:霍乱、鼠疫…等。)

    3)修缮道路(旨在使交通便利)。

    兴建农田水利工程。(旨在设法增加粮食产量,如:旱田变水稻田)。

    同时还设立小型的编织工坊,传授编织技术,生产毛线帽、毛衣。


    以工代赈。旨在让灾民以劳务(工作岗位)来交换报酬。让灾民重拾对未来的信心。

    同时也能完成公共建设或提供社会服务。

    以上~

    注:聘用灾民协助发放物资,也是以工代赈。

    回复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