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夹缝求生!带你领略果敢战区的百姓生活

自2015年的南天门战役过后,战事渐往北移。同盟军退守红岩解放区,而大批缅军也北上进驻慕泰、崇岗、以及杏塘等地,双方长期对峙,并时有激战爆发。红岩、慕泰、崇岗以及杏塘是村名也是乡名,四乡组成原先的红星区。每个乡都有一个五天一轮的市集,果敢人称之为“街子天”,所以这四个乡也称“街”如红岩街等。因为战事,红岩等和慕泰街都冷清很多,杏塘街更是因为处于主战区,已经不再赶集了,当地人也搬出很多。四个街里面,唯有崇岗街还相对热闹一些。

战事紧张时期,崇岗街子也一度变得冷清,在局势稍有和缓后,因为不是主战区,崇岗街也慢慢恢复过来,五天一轮的街子天有了些人气。没办法,虽处战乱之下,可也得吃饭,百姓们总得寻找出属于自己的生存方式。正像那生命力顽强的小草,被野火肆虐时,它们蛰伏,野火一过,它们又再次呈现勃勃生机,这里的人们也显现出了他们独有的顽强生命力。

不宽的街道,两边是各种小商铺和地摊,不用谁也来指挥,各商家自觉遵守秩序。中间是赶市集的人们,不长的街道一眼就能看通头。

当地生活的民族除汉族外,还有傈僳族、崩龙(德昂)族等多个民族。图中正在买菜的是一名崩龙族妇人,她的衣服、头巾以及所背的布袋都特别具有民族特色,她的家就在从崇岗下去江边途经的一个崩龙族村子,村名叫“勐洪地”。几代人相处下来,彼此的生活习俗都影响着对方,就比如:崩龙族也过春节、也会“打歌”等;而每到崩龙族所过的泼水节期间,附近各村寨的人们也会一起到“勐洪地”与当地村民一同欢度该节等等。不过也有些遗憾,不管是崩龙族还是傈僳族或是其他兄弟民族,基本都会讲汉语,但当地汉族却很少有会他们的语言。

大妈不知和友人说到了什么,笑得特别开心。淳朴的山里人,大多数都比较热情、善谈,遇到谁都能开心地侃大山。甚至是买家在跟卖家砍价时,也会时不时地幽默一把。

过年前后,市集里最是热闹,来的人竟也不比和平时期少多少。当然了,这也得在没有战事发生的前提下,局势一紧张估计人就少了。

背篓是大多数山村人民赶市集的标配,来时可以背一些要拿到市集里卖的小菜、山珍,回时又可以用它来装在市集里所买的必需品。在没有汽车、摩托的拖运的情况下,用背篓是当地较原始也是比较省力的人工运物方式。

没有背篓,编织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将自己所买的物品全部放入编织袋内,背起来要比两手提来得轻便很多。

崇岗山脚下就是萨尔温江,保六渡口是人们渡过这条江的渡口之一。“保六”是渡口管理者的名字,时间久了就成了这渡口的名字。对岸就是中国境内,两边仅是一江之隔,但却是两样的世界。

战事初期该渡口曾一度被缅军封闭,开了也是只准进不准出。后期时局时紧时松,渡口也是时关时开,目前大米、油等食用物资,以及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是当地的禁运物品。

渡了江,顺着蜿蜒的山路而上,用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到达崇岗。一路上可见缅军卡站以及据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