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林立之国》
第一章第七节:
大缅族主义思想是怎样产生的?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唯有强势的民族有所克制,弱势的族群受到包容,民族不分大小人人平等,国家才会持久和平。然而,由于缅族精英、缅族上层、缅族执政集团、缅军人利益集团在心理上和行为上都以“缅甸的主人”自居,把非缅民族当作附属民族,从而在多个维度中伤害了非缅民族的权益和感情。由此可见,引发缅甸民族矛盾、政治纷争和武装冲突最重要的一个根源就是大缅族主义思想。
缅族强化“要当家做主”的意识并没有错,但错误在于缅族把自己当做这个国家的唯一主人之后,便会不自觉地、不经意地把非缅民族当成次等民族,确保主人的地位不可撼动。
大民族主义的形成是源于对自身生存的焦虑,是建立在排他性基础之上的,所以,他必然会做出一些排斥和打压他者的行为,而他们为了实现“唯我独尊”就会想方设法防止其他民族在权力上跟他们平起平坐。多年以来,大缅族主义对缅甸国家造成的恶劣影响,对非缅民族的歧视已经是众所周知了,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大缅族主义思想是怎样诞生的吧。
1930年5月,在英殖民者的眼皮底下,一个名为“我缅人协会”的政治组织出现在缅甸政治舞台上,并成功地领导缅甸人民掀起民族主义运动,为突显要做缅甸未来主人的决心,“我缅人协会”成员在互唤姓名时均以“德钦”一词作为前缀,强调主人翁意识。“我缅人协会”还提出了一个深受缅人拥护的口号“缅甸是我们的国家,缅文是我们的文字,缅语是我们的语言;热爱我们的国家,珍惜我们的文字,尊重我们的语言”。同时,还创作了一首“我缅人之歌”,四处教族人传唱,传播缅族必须当家做主的主人翁思想,这就是大缅族主义的雏形,也是缅甸民族主义运动史上一个重要的标志性观念,这个“主人翁”观念像病菌一样迅速得到传播,直击每一个缅人的心灵,并有效地完成了缅族人一次整体的观念升级,强化了缅人深层的民族认同。
1936年,“我缅人协会”发起并成功领导学生罢课运动,从而逐步掌握了缅甸民族主义运动的领导权。当时,后来被追认为缅甸国父的吴昂山,以及先后三次出任缅甸总理的吴努等一大批学生领导人相继加入“我缅人协会”。1938年,“我缅人协会”领导了缅甸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反英殖民主义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我缅人协会”联合缅甸其他政党成立了“缅甸自由联盟”,直到1940年6月,英国当局将“我缅人协会”大批领导人逮捕,该会活动随之陷入低迷。之后,“我缅人协会”因急功近利而误入歧途,走向了与日本法西斯合作的道路,并最终覆灭。然而,大缅族主义却如不死的幽灵深深地潜伏在缅人的灵魂里,镌刻进缅族的基因里,一路伴随他们走到今天。
再往历史深处回溯缅人的大缅族主义思想来源,可以在缅族最强悍的三位缅王身上找到它的发源点。“权威独一无二,不容与人共享?”这句霸权思想十足的话就是出自缅族第一代君主阿奴律陀之口,虽然这只是一位历史上缅族霸主的思想,但它却已成为大缅族主义思想的根源之一。在文化上,因受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缅族有较强的等级观念,在优越感和自卑感的双重作祟下,缅族精英曾致力于把缅族构建为缅甸联邦的“国族”,并采取一系列民族同化手段,同化无效之后,又致力于把非缅民族在政治上边缘化,将其它民族排斥成为附属于缅族的次等民族。
大缅族主义者狂妄的资本源于其历史上出现过三代骁勇善战的缅王,他们曾在强盛时期将四邻其他民族建立的王国给吞并。最强盛时期的缅族军,不仅能在缅甸现有版图上称霸,而且几乎一度成为当时东南亚的霸主,它当时攻占的领土一度涵盖今天的印度东北地区的三个邦,孟加拉国的吉大港,泰国的清莱、清迈俯,老挝与缅境接壤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中国满清政府领辖的云南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部分地区。上述通过东征西讨扩张领土的历史,渐渐演变成为缅族骄傲和民族自豪感的资本。
此外,在近代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革命运动中,缅族也是当时的主要发起者、参与者和领导者。缅人在缅甸当时历史情境下,是缅甸这块土地上最具革命精神、最具自主意识和革命践行力的主要族群。英殖民缅甸后期及独立建国之初,缅甸在东南亚各国的发展水平排名当中,曾经一度位列前茅。以上这些曾经的辉煌,让缅族人对本民族是“缅甸最优秀的民族”这一观点拥有迷之一般的自信,并从内心深处鄙视其他曾一度沦为缅军铁蹄统治下的民族,上述这些全都是“大缅族主义”的重要心理基础和狂妄的历史资本。
当初为了赶走英殖民者,“我缅人协会”成功调动起了缅人的民族主义情绪,然而,演变至今,缅人反而被大缅族主义裹胁,成了挤压非缅民族生存空间及生存权利的小霸王。直到今天缅族依然固执地认为“缅甸就是缅族人的缅甸,缅族是缅甸国家的主人。”试想,在这样的心态下,非缅民族焉能获得平等的民族地位?
“缅甸”因以缅族为国名,而使得众多普通缅族从内心上想当然地认为“缅甸就是缅族人的国家,缅人就是缅甸国家的主人”。而这样的认知和自我定位,也是滋养大缅主义思想的根源之一。在大缅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掌握实权的缅军将领固执地要以“武力清剿方式统一缅甸”,扫除一切妨碍缅族独大的军事力量。大缅族主义者不愿平等对待非缅民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担心非缅民族强大之后就会瓜分缅族的利益和领土。因此,大缅族主义者极不愿意让他们认为低于缅人一等的与非缅民族与其共享国家治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缅族精英的胸襟是狭隘的。当初“我缅人协会”虽然很成功地整合了缅人的民族凝聚力,并在反英殖民的斗争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经由它散播的大缅族主义思想,却从此深入缅人的骨髓,裹挟着缅族在缅甸这片国地上努力要成为“唯一的主人”,并在这个过程中侵占了无数非缅民族的权益。
自1992年丹瑞大将掌权以来,缅军人利益集团既垄断了政权和财权,就连缅军高层干部的晋升之路,也被其垄断。使得缅甸的权力阶层全面固化在缅军人集团手中。同时,又借助军官学校把全国优秀青年培养成为军人利益集团的接班人,全盘掌控着国家干部资源。凭借宣传的鼓动,资源的垄断以及高官厚禄的诱惑,缅军人集团几乎把缅甸近现代的英才全部罗入军方干部储备的大网中。上述这几招既使得缅军人利益集团更加牢固,同时又为大缅族主义思想掳获庞大的拥趸,以及更多缅族青年的真心拥护,缅军人之间紧密的利益捆绑,使军人集团得以建立起更加顽固的“我缅人至上”价值体系,而且,比这更不幸的是,大缅族主义思想将缅族精英引向了一个错误的方向,于是,他们越是努力,便越发加重缅甸的战乱与政治灾难。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