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北女儿国》第二十三章 中国人与果敢人彼此眼中的对方


《缅北女儿国》第二十三章 中国人与果敢人彼此眼中的对方

作者:王子瑜
 
在徐向东的热烈追求下,李招弟虽然没有在口头上明确什么,但也算是默认了做徐向东的女朋友。因为她和徐向东确定表面的恋爱关系,仅仅是出于面子上的需要,而非源于真正的心动或情难自禁。由于同事们几乎都有男朋友,李招弟觉得自己如果没有一个就会被人当成嘲笑的对象。李招弟对徐向东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经过她观察和接触后觉得徐向东为人还算老实,外表也长得不赖,而且又对她百依百顺,便抱着体验爱情的心态和徐向东作进一步交往。
 
也许是受媒体或某些朋友的影响,也许每个男人都有暴力倾向和冒险的愿望,徐向东对果敢的武装、枪支和毒品等等话题总是很感兴趣。他与招弟聊天时总喜欢问一些这方面的问题。有一天徐向东又问招弟:“我听朋友说2002年果敢在禁大烟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农民在自己家的大烟地里当场跳崖自杀,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呀?”
 
徐向东话才问完发现招弟脸色竟忽然就变了,而且眼眶中已经蓄满泪水。徐向东知道招弟并非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应该不至于因为一个故事而感动得洒下热泪。察觉到招弟反应异常的徐向东,沉默着不敢再多问。此时,招弟转过身去,边擦眼泪边郑重地说:“那个跳崖的人就是我爹,以后你不要在我面前再提起这件事!”之后,招弟没有再跟徐向东多提一字关于父亲的情况,对她来说父亲的逝世是她心里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任何时候去触碰都会疼得她内心滴血。为了减轻内心的痛楚,李招弟选择了将最爱的人遗忘。虽然她很想念父亲,很想去回忆往日那些父亲带给她的美好时光。但是每一点一滴关于父亲的记忆都会让她痛彻心扉,因此,遗忘成了她唯一能逃避伤悲的选择。招弟的母亲也和招弟一样,从来不敢再提起丈夫李老石,就像这个人从来没有在她们生命里出现过一样。今天,当忽然听到徐向东提起涉及父亲的话题,李招弟的伤不经意间被徐向东触碰到,于是她的眼泪便如决堤的海水夺眶而出。
 
李招弟和徐向东两人正式交往后并不像一般青年男女,从认识到上床只花了六七天工夫。李招弟出生成长的农村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封建礼教思想,非常重视女人的贞节和妇言妇行。老街这个花花世界并没能轻易地就把她从小在乡下学到的那些关于女人应该遵循的妇德给遗忘殆尽,再加上徐向东本身也来自中国农村,比那些自幼在大城市里成长的中国青年朴实,对性观念也比较保守。所以他们之间的交往仅限于传统男女朋友的正常交往,两个人都是老老实实的,谁也不敢越雷池半步。除了相约一起到外面吃吃美食、逛街消遣、到公园散散步之外,平时李招弟和徐向东在一起最多的时间就是在宿舍里看电视。招弟喜欢看本地的特区电视台,而徐向东却只喜欢看中国的湖南卫视,两人为此没少发生争吵。徐向东总说招弟不懂得欣赏好节目,又说特区电视台办得不好,没有自制的娱乐节目,只知道转播中国和港台的电视剧,就连本地新闻也只是不定时的看到几条,李招弟每次听到这些都会抱怨徐向东看不起果敢人。
 
“你说果敢这样不好、那样不好,那你大老远从中国跑到果敢来干什么?你总说中国样样比果敢好,你们中国城市大、你们中国先进、你们中国文明,那你为什么不回你们中国还留在果敢搞什么呀?”每每争吵时,只要招弟此语一出,徐向东当即哑口无言以对。事实上李招弟也知道也承认中国比果敢好,可是她确实也弄不明白为什么那些中国人会选择来果敢发展,一边看不起果敢一边还留在果敢。李招弟哪里知道因为中国竞争太激烈、人才太多,所以才智平平的徐向东在那样人才济济的大都市毫无竞争力,所以才选择跑到落后的果敢来谋发展,另外,徐向东听过一些关于果敢一夜暴富的传说,所以也想冒险闯一闯这个闻名世界的“北金三角”。
 
看电视是李招弟最大的爱好,而她最喜欢看的节目就是特区台播出的当地人婚庆实况录相,因为那些影片里面有很多她熟悉的人和事。
 
这一天,特区电视台又在播放某家的结婚录相,招弟看得津津有味,一边看还一边对里面的镜头评头论足:
 
“徐向东你快看,这个小姑娘打歌时候她那双手甩得真好,你看你看,另外廋瘦那个的腰扭得多漂亮呀!”
 
徐向东认真看了一会儿,只见一群男女老幼绕着几张桌子围成一个大圈,跟着三弦琴缓慢的节奏,轻轻的甩着双手,五步一进,三步一退,慢慢的向前挪动着身躯,基本上全程都是直立着身子根本不像在舞蹈,除了双手有些摆晃之外,与平时走路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就这样转完一圈又一圈,队形都毫无变化,音乐和动作在半几个小时内也都没有发生什么较大变化。徐向东看着看着觉得实在无趣,又忍不住发表评论道:
 
“在我看起来这些人就跟甩着手散步差不多,一点变化也没有嘛。你说这能算是跳舞吗?顶多就是走的时候还有一点节奏感而已。我在电视上看到过很多少数民族的舞蹈,他们的音乐节奏要么是轻快的要么是狂野的,他们的动作幅度也都很大,表情和气氛看起来也都很欢乐喜庆,你们果敢人跳起舞来怎么就这么死板呀?弹的音乐也是慢悠悠的。”
 
李招弟听了很不高兴地强调道:“我们又不是少数民族,我们是汉人,是汉族!”因为她觉得被别人说自己是少数民族就是一种侮辱,所以对徐向东讲的话感到很生气。她接着道:“而且我们这个是打歌,不是跳舞。”
 
徐向东怕再惹招弟生气,便闭口不再言语。招弟看了一会,又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叫道:
 
“快看快看,这个人就是我们家乡那边最有钱的刘老板,他在老街有家,在山上也有家。他们家每一处盖的房子都是二三层楼的大房子呢!”
 
徐向东对这些不认识的人毫无兴趣,但他也懂得“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的相爱之道,于是耐着性子附合着招弟的兴致继续观看婚庆录像节目。可是看着看着又忍不住评论了起来:“我看电视里面办婚礼这家人好像并不怎么富有嘛,除了吃饭和打歌好像也没有什么内容,你看他们家里的室内装修也不怎么好,婚礼场地也布置不好看,新郎新娘长得也都不漂亮,他们请电视台播出来他们的结婚录像,不是等于在花钱买出丑吗?”
 
招弟说:“出什么丑?这样才叫风光呢,难得上一回电视,管它丑不丑。很多中国来的人都喜欢看这种片子呢,他们还说果敢很有特色呢。”
 
“特色?恐怕人家是当笑话看的吧!你好好看看,那些人一个个怪模怪样,也不见他们好好打扮打扮,吃没吃相,坐没坐相,站没站相,跟周星驰电影里的那些草根市井小民简直有得一比,要说好看,把它当作喜剧片来看还差不多。”徐向东毕竟年轻,不懂得维护别人的尊严,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了出来。
 
招弟一听,觉得徐向东是在侮辱自己的审美情趣,同时也是在侮辱自己的同胞。她当即愤愤地回敬道:“爱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那是你们的事。各人的风俗各人过,各人的传统各人爱。难道说爱吃青菜的就比爱吃萝卜的高贵吗?难道说爱打歌的就比爱跳迪斯高的下贱吗?你凭什么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呀?”出身农村的李招弟平时最听不得别人讽刺她落后、嘲弄她的果敢同胞和家乡,在自卑感的作祟下,使得她对一些话语的反应经常表现出异常激烈的情绪。
 
每次跟徐向东吵架她都会想起张小慧,李招弟记得宋文辉和张小慧在一起的时候也常常因为看电视发生争执,想不到现在轮到自己和徐向东在同一个事情上发生相同的争吵。但是她还清楚记得,宋文辉并没有像徐向东这样,把果敢人说得一无是处,他只会说小慧的品味低,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好,什么是真正的美。宋文辉的文化毕竟比徐向东的高得多,所以他说出来的话就比徐向东说得复杂些。招弟当时因为听不太懂,还特地为此事跑去问过文婷。
 
“文婷姐,你能告诉我什么是品味吗?”
 
文婷想了想,语气有些不确定的说:“品味应该是由个人的道德和文化艺术修养来决定的。我认为品味和个人的学识、见识和思想都有关系。品味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情操、趣味和修养。反过来说,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最能体现他本人的品味高低。品味高的人,生活优雅、有情趣、有格调、有追求、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只做有益于身心的活动,而品味低的人则粗野低俗,荒淫无聊,经常会干出些损人不利己的事,往往自以为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不太好的事情,所以他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干出一些不雅观的行为,说一些失礼失德的话,而且,他们从来都不会发觉自己的失态,他们的很多娱乐方式往往会是些无意识的自残行为,比如抽烟、赌钱、嫖娼、熬夜等,也就是说他们在享受娱乐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进行自我伤害。”
 
招弟听得一愣一愣的,不解地问道:“哇!想不到品味这个词居然这么复杂!听你解释过后,我还是不太明白,你能不能举几个例子再说明一下。”
 
文婷说:“你承不承认凤凰卫视比起特区电视台,无论是从哪一方面来讲都要好得多是不是?”
 
招弟说:“那是当然的呀,人家凤凰卫视那么有钱,主持人又那么多而且还那么有学问。”
 
文婷又说:“那你承不承认特区电视台播出的节目对你来说比凤凰卫视的节目更有吸引力?”
 
招弟答道:“对,没错,我承认我就是爱看特区台,不爱看凤凰台。虽然我知道凤凰台比特区台有水平。”
 
“这就是所谓的品味了呀,因为品味来源于你的文化背景和修养。尽管你也知道凤凰卫视样样都比特区电视台好,但是,你一有时间看电视,主要看的还是特区电视台的节目,凤凰卫视的节目再精彩也吸引不到你。打个比方,假设有人用印度语来跟你讲笑话,你会不会发笑?”
 
孔文婷不等招弟回答,接着道:“当然不会啦,对不对?因为你根本就不懂印度语是吧?所以,凤凰卫视的节目办得再好也无法吸引到你,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你不具备那种欣赏水平。不管是欣赏一首好诗、好歌、一幅字画或者是一部电影,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否则你就不能从中真正享受到艺术家要表现的精彩内涵。所以,想办法提升你的精神境界,就跟努力增加你的钱财收入一样重要。因为,财富能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好,但是精神财富却能让你的生命过得更有意义,生活得更有情趣,心灵更加富足。”
 
文婷耐心地说完,看招弟仍旧听得一愣一愣的,于是又接着说道:“让我再换另一种比喻说给你听瞧,看看能不能让你更容易理解什么是品味。比如说,苍蝇只爱往臭的地方飞,而蜜蜂却总是爱往花丛中飞,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这一问同样没等招弟回答,文婷就接着自问自答起来:“那是因为苍蝇喜欢臭的东西,而蜜蜂却恰恰相反。也就是说,你感兴趣的东西或吸引你的东西,全都是由你个人的品味和心性所决定的。兴趣爱好是有高雅和低俗之分的,但高低之分却是由个人自身素质决定的。不管你多么害怕读书,但你不得不承认文盲永远无法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换句话说,就是低级的人永远无法享受高级的乐趣。就像瞎子无法欣赏电影和绘画,聋子无法欣赏音乐和演讲一样,自身就有缺陷的人,永远不可能像健全的人那样拥有一个更完满丰富的感官世界。缺乏文化素养的人,无法像有学养的人那样,去享受精神愉悦和各种艺术的美妙。”经过文婷再三解释,李招弟总算稍微有些懂得别人口中所谓的品味是什么意思了。她至此才发现,人不单单在物质生活上有贫富的巨大区别,在精神境界上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同样非常巨大。
 
其实,面对徐向东对果敢人的各种批评与嘲讽,李招弟并非不愿承认自己文化低,而是她无法忍受徐向东总以轻蔑的口吻鄙视别人,所以每次都会很生气地出口进行反驳。自打她从乡下跑到老街打工以来,李招弟就遇到过无数的中国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瞧不起果敢人。
 
最初招弟以为被鄙视被嘲弄是因为自己出身贫穷的关系,到后来又觉得是因为自己来自农村的关系。可是她看到那些老街长大的果敢人无论贫富,也都同样会被那些来自中国大城市来的人小瞧一眼。这让李招弟非常不能理解,后来听文婷解释后她才渐渐明白,那是一种地域歧视、文化歧视和族群歧视,而且,全世界无论哪里都存在这种现象。为了增加或体现自己的优越感,很多人都会不自觉地鄙视那些条件不如自己好的人。
 
很多外地人跑到果敢来,大多是抱着猎奇和寻求刺激的心态。果敢落后的生活以及落后的群众,往往能让他们获得些许“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他们在嘲讽鄙视之余,偶尔也会“崇高地”给果敢人充当一回“指引正确生活道路”的人生导师。然而,在老一辈果敢人的心里,年轻一代的果敢人之所以变坏,几乎全都是跟着开放后进来投资经营的中国人学会的。换言之,中国人也同样受到果敢人的地域歧视,随着相处之间的了解有所增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国人和果敢人在从精神上是互相鄙视的,而且他们之间的交往大多是建立在互相利用和其它利益基础之上。中国人对果敢人心存鄙视,果敢人对中国人并不完全信任,当中国人在果敢地区长时间生活,长时间合作,完全融入了果敢社会和风俗之后,果敢人才会从内心上真正的接纳中国人,因为社会结构、人口结构及生活空间狭小,在果敢的汉人比来自中国的汉人更加注重邻里乡亲的互帮互助,同时,也非常重视传统风俗、礼仪和人情。关于这一点,参加过果敢人家举办红白喜事的中国人都会有强烈地感受到。那些属于汉民族传统风俗,在中国大城市早已无迹可寻或被弃如敝履。

(未完待续……)
 
(本书情节和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本书是经作者修改后的最新版本,并授权本网独家发布,请读者朋友以本网发布内容为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