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强区战略为引擎 夯实区域可持续发展之基

 (作者 段晓菲)

  上个月,缅甸民族正义党的第二次全区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作为本次党代会的精髓——彭德仁总书记的政治报告,报告不仅回顾了党的奋斗历程和历史成就、总结了党在漫长历史中宝贵经验,更擘画出第一特区的未来发展蓝图。其中,报告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未来十年的规划,更是让人倍感振奋和期待。



  报告着重指出,人才是社会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推动区域发展的核心动能。区域各项事业的兴衰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而促进人才资源发展的关键在于教育。因此,特区政府不仅将教育作为战后重建的重要任务,报告中更以专门篇幅对人才强区的根基——教育工作进行总结与规划。

 

  从当前发展现状来看,特区的教育基础和文化发展都相对薄弱,各方面人才储备不足,这一短板也已然成为制约特区进步的关键瓶颈。困则思变,在面对人才紧缺的现实挑战,中央高瞻远瞩,将人才培养置于特区工作的重点,并提出“人才强区”发展战略,为特区破解人才困境指明了方向。

 

  在特区政权光复后,正义党中央深知人才培养的任务重点在大力发展特区教育事业上。因此,根据特区的客观实际,正义党中央采取了对外招聘人才对内借助外力培养本土化人才的两项措施,通过对两项措施的有效落实,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特区已恢复并开办华文学校321所、缅文学校68所,有6万余名在读学生的规模,同时,特区还通过往外送培的方式培养着数批人才。这既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初步成果,也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基本载体。

 

  报告明确,教育工作第一个五年计划将实现6年制义务教育,并向9年制义务教育过渡,同时积极探索职业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第二个五年计划则着力构建基础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发展格局。这意味着未来10年,特区教育工作将完成从普遍知识储备和基础能力人才培养,向职业技术实用型人才、专业领军人才培养的转变。三者相互衔接、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

 

  这一系列规划紧扣教育改革“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直指特区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人才需求,体现了从“解决当下问题”到“着眼长远发展”的战略思维。

 

  总而言之,“人才强区”战略的实施,既是对特区人才短板的针对性破局方案,也是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性布局。从总书记的报告中,特区的短、长期“人才培养”战略,体现出了“引育结合、以育为主”的人才发展道路。随着一系列举措落地,教育根基将不断筑牢,人才数量与质量将持续提升,最终为特区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夯实人才根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