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西山大水塘街:百年市集的烟火气

  果敢西山大水塘街,坐落于果敢中部、老街市区西北侧,既是西山区集政治、经济与交通功能于一体的重要节点,也是果敢西北部地区规模相对较大的传统集贸市场。往来人群在此汇聚,岁月沉淀下独特的商贸习俗,这里不仅是日常交易的场所,更承载着鲜活的人文底蕴,成为一处兼具实用价值与烟火气息的市井地标。



  大水塘街由一条主干道及少许岔道组成的街子,主干道主线长百米,恰好可容纳来往的客商和周边民众贸易互市集市两边既有历史痕迹浓厚的建筑,也有部分新修缮的建筑,整体呈现新老结合的布局,既保留过往印记,也贴合时代发展。

 

  果敢民间一直流传“若要知地方,先要把街赶”这样一句谚语,因而赶集成为了解当地社会与经济状况的重要途径。大水塘街集市作为典型代表,清晰反映出该区域人文与经济发展的程度。与特区境内许多传统集贸市场一样,这里依然延续着“空四赶五”的赶集习俗。然而,与周边山区集市相比,大水塘街不仅规模更大,还承载着更为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近期的大水塘赶集日,集市两旁都是各种各样的药材,这些皆是大自然对民众的馈赠和人民辛劳付出的回报,每一种药材凝聚着数代人积累的经验百货店、杂货铺在每个集贸市场市场是必不可少的,其不仅充实整个市场,为民众解决了日常所需要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电子设施、便捷型交通工具也渐渐在这个传统集市铺开,已基本能满足本地民众对出行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基本需求

 

  而提及赶大水塘街,不得不说当地的牛肉米线。它虽与其他地区的牛肉米线采用相同食材与配方,口感却与众不同,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到大水塘必吃牛肉米线”这样一种深入人心的共识大水塘牛肉米线也逐渐在区域内有了一定知名度不少前来赶集或往返果敢南北、途经大水塘的人,总会停下脚步吃一碗再赶路

 

  在大水塘赶集的人群一向很多,周边稍远一些的山区民众,甚至老街市外围村寨的的居民都会前来,每逢赶集日各民族同胞、来往客商都汇聚于此,一度成为了果敢地区山区各个集市赶集人流量最大的传统集市。但由于近来受国际市场的的波动影响,西山区主要的创收来源和促进人流量的茶叶价格持续偏低,因此人流量来往的客商也相较此前少了不少。

 

  大水塘街开街赶集的具体时间没有详细的记载,不过根据金石口碑考证表明,18世纪初兴达户时期此处就已经出现简易集市,至今已近300多年的历史。同时,在1942年滚弄沦陷,老街被日军焚毁。大水塘地区成为果敢抗日活动的中心,大水塘街也因此成为果敢抗战时期的中心集市,直至1946车底新街落成开街并且1998年前后就架通了高压输电线、程控电话,解决了街道及附近村寨用电期问题和促进了信息服务的发展。

 

记者 段晓菲)

 

评论